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质量提升委员会第三届换届会议成功召开
2月26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主办的 “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质量提升委员会第三届换届会议”成功召开。杂志编委、青年编委、通讯员、质管会委员,以及关心支持杂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20余人参会,共同为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副主编尹梅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改革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主编王明旭教授致辞。
王明旭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会向各位专家、同道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接着,王明旭教授从四个方面、十二个问题进行说明。一是三个感谢:感谢莅临指导的同道朋友;感谢长期以来对杂志支持帮助的老前辈、学界大咖、领导班子、队伍成员、读者作者;感谢继续大力支持和新加盟的杂志质量提升委员以及关心关注发展的各界朋友。二是三个说明:包括第三届质量提升委员会的说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的说明,开门办刊、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发展的说明。三是三个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瞄准前沿,精准施策;积极有为,讲好故事。四是三个期待:期待着进一步向先进学习;期待着与各刊各界共同努力促进队伍的发展及成员水平的提升;期待由名家名刊知名数据联合发起期刊学术生态共同体,在守住底线、提高信誉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吉鹏程宣读了第三届质量提升委员会候选委员名单,《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质量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曹欢欢宣读了表彰决定。第三届质量提升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刘伶俐副教授详细汇报了成立第三届质量提升委员会的目的,总结了前两届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并对第三届质量提升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提出设想。
在专题报告中,多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领域分享了关于学术期刊发展的思考和经验,共同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质量提升贡献智慧。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会副主委张金钟以一个学者、读者、作者的角度,分别从真与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正能量、杂质提升委员会专家学者水平与杂志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希望。他指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刊发的文章是能够揭示中国医疗卫生健康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的,其内在的规律从伦理学的角度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对现实的医疗卫生活动中的事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杂志质量的提升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同时杂志必须有问题意识,传播好正能量,并从大视野、深融合、精研究和准评价这四个主题培养和提升委员会专家学者水平。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张月红教授从编辑的视角认为医学伦理学使命重大,希望杂志能引领国内相关学术指南和规范的制定,为真正解决临床实践诸多问题提供指导。她指出编辑要素和期刊要素是一个期刊的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在了解编辑职业价值、懂学术出版简史、知道行业动态趋势的同时,也要强化品牌、诚信、伦理及国际化的意识。此外,科学期刊的编辑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信。
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张俊娥主任从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流程、入围标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北大核心期刊的评价过程,并强调要正确的认识核心期刊的作用,切记不能“以刊评文”,合理使用核心期刊表,避免简单化倾向。她分析了《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定量评价排名,对杂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杂志能够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使杂志更上一层楼。
长安大学杂志社社长、总编张守增从学术期刊的概念、关键词、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定义、学术期刊功能的异化、学术期刊“初心”的回归、学术期刊供需两侧改革和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七个方向对供需两侧管理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加强学术期刊的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一定要坚持满足学术需求,促进科学研究水平,展示一流学术成果这个“初心”。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副主编范瑞平教授作了《医学伦理学主要国际学术期刊特色介绍与发文经验分享》的报告,从六个方面进行伦理学期刊写作和发表经验的分享。第一点,要明白伦理学论文与科学论文之间的区别;第二点,要认识三种伦理学的学科分类(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第三点,学习三种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后果论、道义论、美德论);第四点,原则理论是偷懒的、模糊的和误人的管理学理论;第五点,是要尝试小题大做;第六点,要引用文献。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程瑜以综合类医学人文杂志分析了中西方学术体系建设和研究目标的区别。她希望杂志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多学科,多文化背景的编辑委员会,能够鼓励学者之间,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在国际医学人文圈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上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陈静茜副教授分享了关于《中国年轻女性身体满意度与社交媒体影响》的报告,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分析中国年轻女性身体满意度和社交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新颖,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分享环节,康知了医生集团医院文化建设专家冯庆中以诗歌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关于医学人文和医学伦理的见解。《英国医学杂志(BMJ)中文版》编辑部主任齐文安以BMJ营养与健康系列文章为案例介绍了专题组稿的概况,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组稿提供了宝贵经验。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韩丹教授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开展质量提升工作的几点思考,即从国家重大理论和重要命题进行内涵解读,要在应用研究中重视问题的溯源和方法,要结合新兴的前沿领域来拓展研究议题,要结合我临床实践来发现新的议题。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王玥副教授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分享了生物医学科研中健康信息利用与保护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张松振教授介绍了自己作为质量提升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方向,首先是要热爱质量管理工作,二是要定期做好管理评审,三是要做好控制管理,四是要做好检验,保证质量,五是要建立编辑部的编辑回应制度和稿件及时处理制度。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张秋菊副教授分别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委和质管委的视角分享了关于如何开拓思路,提高期刊质量的思考。
点评环节,张金钟教授认为本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主题鲜明,围绕《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质量提升展开;第二,会议策划很用心,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别从读者、作者、编委、质管会的角度,探索杂志质量提升的路径;第三,会议达到了合力效应,共同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水平。
会议最后,王明旭教授进行闭幕总结。首先,王明旭教授对在百忙之中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感谢各位专家贡献智慧,群策群力,共谋发展;这场会议对家庭社区、对个人发展,对民族世界、对人类未来发展都非常有价值;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会后一定要及时总结,不忘初心再创辉煌。其次,王明旭教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把服务作者作为我们的最高理念;第二,要整合资源。第三,要直面问题,聚焦重点。把中华民族、中国学者的智慧,中国社会各界的力量动员起来,世界平等对话要和世界的相关学科进行联合合作,让中华民族在多元化的文化交流碰撞中彰显它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文化的互融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