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工会活动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会活动

三十余年如一日,甘贫乐道寂寞人——学报(医学版)胡爱玲编审事迹散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1/12/13 11:06:45  浏览次数:

  这份事迹汇报是学报(医学版)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心声,大家以中心同仁能够公举胡爱玲编审为岗位标兵的候选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因是自发的谈话记录,故显得有点分散,故定名为事迹散记。
善管理,与时俱进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团体成长和一项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身为学报医学版、英文版主任兼期刊中心副主任的胡爱玲编审深刻明白这一点,正所谓“功之利有限,过之害无穷”。任职以来,她丝毫不敢懈怠,以坚韧的毅力和极大的热情投入于期刊管理工作当中,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医学期刊的办刊理念和指导原则,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带领大家“内炼素质,外树形象”,在不断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同时,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对编辑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制度的建立及规范运作对于提高编辑部管理水平、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和期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她的带领下,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工作作风的转变,形成了一种对内倡导民主作风,对外强化服务意识的风尚。仅就学报医学版而言,这几年相继完善了审稿专家章程、稿件录用程序及编辑工作量规范等若干项规章制度。此外,胡爱玲编审亦非常重视编辑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主编、参编的医学和编辑学专著多部,撰写的编辑学论文几乎涉及编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多篇论文获奖。

求发展,呕心沥血

  三校合并后,医学版虽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言而喻的挑战。众所周知,我校的医学学科底子较薄,发展相对滞后,怎样能使我校学报(医学版)早日跻身于名校期刊之林,这绝非仅靠改换行头所能达到的。为此,作为合校后学报(医学版)主任的胡爱玲编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更改刊名、版面设计、栏目划分、专家约稿、学术质量、印刷装祯、数据库申请等诸多事宜接踵而来,也就是说,她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重新打理了一遍,创办了一种能够代表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研究的新刊物。这期间,胡爱玲编审的工作几乎到了忘我的地步。医学版的编辑们深深为胡爱玲同志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每当看到她繁忙而专注的身影和憔悴的面容,同仁们心里不由泛起一丝酸楚。此刻,大家唯一能帮她的就是齐心协力,拼命工作,以工作中的成绩来减轻她肩上的份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为之耳目一新,心里燃起了新的希冀和祝福。经过几年的打拼,学报(医学版)已成为展现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的一张名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且声望渐隆。目前学报(医学版)已拥有了一支国际化的编审队伍,作者群遍布全国各地,校内稿件充裕,诸如中科研、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稿件大量涌入,基金论文比大幅度提升。2006年学报(医学版)的影响因子、引文频次、基金论文等指标均达历年来最高值,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尚民主,严以律己

  学报(医学版)编辑部是一个团结、民主、和谐而充满朝气的团体,这得益于胡爱玲编审崇尚民主、严以律己的优良作风。在这种和谐而活泼的氛围中工作,即使再忙、再累,大家也感到舒心。胡爱玲编审常说:我们就是一个业务部门,不存在什么当官不当官的,编辑工作就是我们的岗位,就是我们的饭碗,只有竭力做好本份工作,才能上对得起学校,下对得起自己。
  作为编辑部的主任、医学版的副主编,胡爱玲编审自然难免要面对一些人情稿件,但她从不因私而废公,她常常告诫编辑部的同志:人情者,人之常情,是要讲的,但首先要遵守原则,违反原则的人情不是真人情;在对待一些作者致谢时,她总是表达这样的心境:编辑是我们的工作,作者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你们的支持和赐稿,我们将一无所有,要说感谢,我得感谢你们才对。这种乐于服务的精神,不但感动着与其打过交道的作者和读者,也默默地熏陶着编辑部的各位同仁。有位作者在路上碰到编辑部的一位编辑时感慨地说到:我觉得在当今像你们胡主任那样严谨、周密、热情而充满爱心的老师不多了。
  胡爱玲主任亦非常喜欢听取大家的意见或建议,无论是开会讨论问题还是平时的日常时间,编辑部的同志一旦有什么想法或体会,都会习惯性地到她面前谈谈,彼此的坦诚之意,令人难忘。

重培养,甘当人梯

  三校合并后,随着新一轮聘任制的完成,学报(医学版)的岗位结构亦发生了变化,几名青年编辑的相继进入,人员的业务培养问题已成为编辑部的当务之急。胡爱玲编审非常重视青年编辑的培养问题,她结合自己30余年的编辑经验,根据青年编辑各自的特点,制定出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和长拉短调的培养方法。所谓“长拉”就是安排青年编辑外出学习培训,开扩视野,加强编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加强与国内同行交流,接受名家、大家的编辑思想熏陶。所谓“短调”就是编辑部内部或校内的即时穿插学习,针对青年编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着手解决,讲究就是一个短、平、快。为了使青年编辑能够安心外出学习,胡爱玲主任总是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你们就安心去吧,你们手头的工作由我来做”。青年编辑学习回来后,她总是要在科内安排一个报告会,由青年编辑将学习的心得体会向编辑部作以汇报,并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共同提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医学版编辑部相继有两名编辑攻读博士学位,胡爱玲主任非常关怀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主动分担他们的编辑任务,尽量给他们提供实验时间。因此,在学报(医学版)编辑部,青年编辑经常不无感激的一句话就是:在咱们编辑部,主任才是真正完成主要任务的。

重情义,有得有失

  编辑工作是一个由审者、作者、编者共同完成的三位一体工作,这期中需要三者的沟通和配合,哪一方面不到位均会影响稿件的最终质量。作为编辑部主任、作为一名有30余年编辑经验的老编辑,胡爱玲编审对此有颇多的体会。她常讲:作为编辑,要用心去和审稿专家和作者沟通,尊重专家的意见和作者和劳动,不要轻意地否定一篇稿件;即便是退稿,也要做到退稿不退人,要做到有情,有礼、的据,这样才能真正对作者有所帮助,才能赢得作者的信赖。
  作为女同志,胡爱玲编审也是人子、人妻、人母。但多年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因年高体弱的公公重病长期住院、丈夫住院手术、儿子高考乃至自己生病而请过一天假,这期中的得失和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咀嚼,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一个好媳妇!但当得知编辑部的同志身体不好时,她的忧急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年来,胡爱玲编审的胃肠始终不太好,但守着近在咫尺的三甲医院,她却无闲就医,严重时,为了不担搁手头工作,她根据网上资料自己配药服用。编辑部的同志不放心,督促她到医院做系统的检查,她总是说,过一段时间再说吧,这一过便又是几年过去了。
  总之,她就是这样一个因公而废私的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学报(医学版)的今天,才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有了一个团结、和谐、创新、进取的工作局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设计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街道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1号巨构2层2104室   邮编:712046    次数统计: